33地图-→ 平凉地图[切换城市] 当前城市: 平凉
热点城市: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杭州】 【广州】 【南京】 【武汉】 【成都】 【长沙】 【更多】 【友链】 其他:【百度】 【公交查询】 【搜狗】 【google】 【图吧】 【城市吧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 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 地图。

什么是三维地图

三维电子地图,或3D电子地图,就是以三维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对现实世界或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三维、抽象的描述。网络三维电子地图不仅通过直观的地理实景模拟表现方式,为用户提供地图查询、出行导航等地图检索功能,同时集成生活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虚拟社区、出行导航等一系列服务。

1.如何查询4S店维修保养记录?(详情)
2.如何查询保险公司理赔记录?(详情)
3.如何查询车在哪个保险公司投保?(详情)
4.如何查询车型年款信息(高低配)?(详情)
5.如何查询出厂配置参数生产日期?(详情)
6.如何查询车牌号车架号和发动机号?(详情)

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9.77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

编辑摘要

平凉市 - 概况

平凉城区(图平凉城区(图

平凉市(Pingliang)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8.5℃,降水量在450--700毫米之间。平凉市的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在全省气候区划中,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平凉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也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干,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随着平定高速、银武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的陆续建设,平凉将成为贯通西兰银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1]

平凉市 - 历史沿革

1949年设平凉专区,专署驻平凉县。辖平凉、化平、灵台、崇信、华亭、固原、庄浪、隆德、泾川等9县。
年由平凉县城关区设平凉市,平凉专署驻平凉市。将庄浪县划归天水专区,原属定西专区的静宁、西吉(驻穆家营)、海原3县划入平凉专区,原化平县改名为泾源县。平凉专区辖1市、11县。

1953年平凉市改为省辖市。泾源县改设泾源回族自治区。将固原、西吉、海原3县划归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平凉专区辖7县、1自治区。

1955年庆阳专区撤销,原庆阳专区所属庆阳、华池、合水、正宁、宁县、镇原、环县等7县划入平凉专区。泾源回族自治区改为泾源回族自治县。平凉专区辖14县、1自治县。

1956年原属天水专区的庄浪县划入平凉专区。辖15县、1自治县。

1958年平凉市划归平凉专署领导。将隆德县和泾源回族自治县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撤销平凉县,并入平凉市;撤销崇信县,并入华亭县;撤销灵台县,并入泾川县;撤销华亭县,并入平凉市和泾川县;撤销华池县,并入庆阳县;撤销正宁,并入宁县;撤销合水县,并入庆阳、宁县2县;撤销庄浪县,并入静宁县。平凉专区辖1市、6县。

1961年将庆阳、环县、镇原、宁县4县划归庆阳专区。恢复华亭(驻华亭)、庄浪(驻水洛城)、灵台、崇信4县。平凉专区辖1市、6县。

1964年撤销平凉市,恢复平凉县。平凉专区驻平凉县。辖7县。

1970年平凉专区改称平凉地区,地区驻平凉县。辖平凉、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驻水洛城)、静宁等7县。(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1983年,撤销平凉县,设立平凉市,以平凉县的行政区域为平凉市的行政区域。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平凉地区总人口2067102人。其中:平凉市 454996人、泾川县 306267人、灵台县 204537人、崇信县 99449人、华亭县 168944人、庄浪县 395850人、静宁县 437059人。

2002年6月2日,国务院(国函[2002]46号)批准:(1)同意撤销平凉地区和县级平凉市,设立地级平凉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崆峒区西大街。(2)平凉市设立崆峒区,以原县级平凉市的行政区域为崆峒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西大街。(3)平凉市辖原平凉地区的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和新设立的崆峒区。
  
2003年12月8日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平凉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甘民区复字[2003]49号),以及平政发[2003]180号文件:

崆峒区撤销青龙乡,将该乡并入安国乡;撤销杨庄乡,将该乡并入草峰镇;撤销康庄回族乡,将该乡并入大寨回族乡;撤销麻川回族乡,将该乡并入峡门回族乡。泾川县撤销合道乡,将该乡并入党原乡;撤销梁河乡、黄家铺乡,将梁河乡和黄家铺乡并入高平镇;撤销黑河乡,将该乡并入太平乡。灵台县撤销吊街乡,将该乡并入独店镇;撤销北沟乡,将该乡并入什字镇:撤销新集乡,将该乡并入百里乡。崇信县撤销高庄乡,将该乡并入柏树乡,同时,将柏树乡李家沟村划归九功乡;撤销赤城乡,将该乡的西刘、宰相、杨安、赤城、周寨、黄庄6个村划归新窑镇;将高年、水磨2个村划归黄花乡。同时,合并后的新窑镇政府驻地,由新窑村迁至原赤城乡政府驻地。华亭县撤销南川乡,将该乡并入安口镇;撤销麻庵乡,将该乡并入西华镇。庄浪县撤销水洛乡,将该乡并入水洛城镇,合并后的水洛城镇更名为水洛镇,镇政府驻地由礼堂巷07号迁至新昌路088号(原水洛乡政府驻地);撤销白堡乡,将该乡的仇梁、仇沟等7个村划归卧龙乡,将白家阳坡、党家、蒙家河湾、柳渠等6个村划归柳梁乡,将峰山、崖王2个村划归合并后的水洛镇;撤销刘庙乡,将该乡的王川、新王、赵山等8个村划归朱店镇,将刘庙、冯湾、老山沟等6个村划大庄乡;撤销颉崖乡,将该乡的聂子坪、菜子湾2村划归韩店镇,将焦湾、端湾、赵吴等12个村划归盘安乡;撤销通边乡,将该乡并入通化乡。静宁县撤销七里乡,将该乡并入界石铺镇;撤销祁川乡,将该乡并入甘沟乡:撤销石咀乡,将该乡并入古城乡;撤销田堡乡,将该乡并入四河乡;撤销后梁乡,将该乡并入雷大乡;撤销阳坡乡,将该乡并入仁大乡。调整后,各乡镇的行政区域及界线分别以崆峒区人民政府《关于撤并乡镇的请示》(区政发[2003]92号)、泾川县人民政府《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泾政发[2003]68号)、灵台县人民政府《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灵政发[2003]29号)、崇信县人民政府《关于撤销乡镇的请示》(崇政发[2003]68号)、华亭县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南川乡、麻庵乡分别并入安口镇、西华镇的请示》(华政发[2003]102号)、庄浪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请示》(庄政发正[2003]45号),静宁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请示》(静政发[2003]106号)文中调整后乡界走向文字说明和附图上标绘的界线为准。

平凉市 - 行政区划

平凉街景平凉街景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辖六县一区,共102个乡镇。

崆峒区(17个乡镇):四十里铺镇 柳湖乡 白水镇 花所乡 崆峒镇 安国乡 香莲乡 草峰镇 索罗乡 麻武乡 峡门回族乡 上杨回族乡 西阳回族乡白庙回族乡 大寨回族乡 寨河回族乡 大秦回族乡

泾川县(14个乡镇):城关镇玉都镇 荔堡镇 红河乡 党原乡 泾明乡 丰台乡 罗汉洞乡 太平乡 王村镇 飞云乡 汭丰乡 窑店镇 高平镇 温泉开发区

灵台县(13个乡镇):中台镇朝那镇 什字镇 独店镇 梁原乡 龙门乡 蒲窝乡 上良乡 邵寨乡 西屯乡 新开乡 星火乡 百里乡

崇信县(6个乡镇):新窑镇黄寨乡 柏树乡 黄花乡 木林乡 锦屏镇

华亭县(10个乡镇):安口镇东华镇 策底镇 西华镇 马峡镇 砚峡乡 上关乡 河西乡 山寨乡 神峪乡

庄浪县(18个乡镇):水洛镇南湖镇 朱店镇 万泉镇 韩店镇 岳堡乡 杨河乡 赵墩乡 柳梁乡 卧龙乡 大庄乡 阳川乡 良邑乡 通化乡 永宁乡 郑河乡 南坪乡 盘安乡

静宁县(24个乡镇):城关镇八里镇 威戎镇 李店镇 界石铺镇 城川乡 司桥乡 曹务乡 古城乡 双砚乡 雷大乡 余湾乡 仁大乡 贾河乡 深沟乡 治平乡 新店乡 甘沟乡 细巷乡 红寺乡 四河乡三合乡 原安乡 灵芝乡

平凉市 - 人口民族

2009年底全市总人口229.77万人,常住人口达220.15万人。按年龄分,0-14岁人口62.03万人,15-64岁人口145.88万人,65岁以上人口12.2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94万人,出生率为12.87‰;死亡人口1.40万人,死亡率6.12‰;人口自增率为6.75‰。全市有回、蒙古、满、藏、彝、维吾尔、苗、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黎、僳僳、佤、畲、东乡、土、达斡尔、羌、撒拉、锡伯、普米、塔吉克、怒、保安、裕固、独龙、赫哲族共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6.2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其中回族约16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8%;分布在崆峒区的大寨、上杨、峡门、白庙、寨河、大秦、西阳等7个乡和华亭县神峪、山寨2个乡,共有110个回族村,530个纯回族社。

平凉市 - 文化底蕴

乐

这里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公元358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马欲平定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秦皇祭天第一坛——莲花台等闻名于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寻道理而治国;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历史的印迹,特别是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地灵人杰的平凉还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中华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锜,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清初名臣慕天颜等一大批文韬武略杰出人物。经过多年的挖掘开发,初步打造出了崆峒、西王母、大云寺、皇甫谧等有较强吸引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四大“文化名片”。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使这块土地充满了灵气,充满了魅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色。

平凉市 - 军事地理

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之重镇,是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平凉一直是历代以来的军事重镇,原因在于:第一、平凉是俯控关中的战略制高点。平凉川是黄土高原,关中是平原,当中无险可守,平凉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平凉看下来,宝鸡到西安这个扇面都在攻击范围内,如虎口之肉。所以,如果不能控制平凉的话,关中的安全就没有任何保障。第二,平凉是扼守西北的锁钥。关中,陇西,银川河套是西北三个重要战略区,呈扇形分布于平凉周围,平凉正好处于扇柄位置:——左控关中之腹心;——右拊陇西之背,虽隔六盘山,但并不险峻,不难翻越,一出六盘山,就兵临天水城下,威胁兰州,可以切断西北和内地的联系;——向西北剑指河套之侧翼;——向东可以通过陕北和河东取得联系。而平凉川本身是一块有居民有农业的平地,可以就地取食,所以也是良好的屯兵之所。因此,平凉成为西北军事要地,历代的用兵之所,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无数的争夺。不过他的最主要作用还是控制关中,和关中的联系也最多最方便,所以应该和关中西部合在一起。

平凉市 - 文化遗址

柳湖公园柳湖公园

平凉市境内现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2处,除采集到石器外,还有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足以证明早在60万年前辖境内即有人类活动。   

大岭上遗址1976年夏由刘玉林和何浩林在泾川县太平乡梅家洼岭背后村首次发现一批石制品。后经多年调查清理,共发现石制品41件,其中典型的石器8件,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一器多用的大尖状器。总体上类型单调,制作粗糙,无规律可循,呈现出明显的原始性。遗址地层断面出露明显,古土壤条带清楚。石器存于第二层和第五层。据测定,第五层古土壤条带地层时代约与蓝田公王岭地层相当,即距今约115万年—65万年,地质时代属中更新世早期。迄今为止,系甘肃境内惟一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第二层约与北京猿人时代相近,距今约70万年—23万年,地质时代属更新世中期。   

牛角沟遗址1974年初,由刘玉林在泾川县泾明乡东庄村牛角沟发现一件打制精美的石球和两件石片。后经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等专家亲临现场考察指导,于1975年初刘玉林在同一地点发现人类头盖骨化石和几十件石器及中华鼢鼠、披毛犀、鹿、马、牛等动物化石。人类头骨化石仅存右额部一小片、右顶骨大部、较完整的石颞骨、枕骨的大部和左顶骨一小部。专家断定为一“20岁左右的女性青年个体”,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其人种特征“与蒙古人种相符”,距今约3—5万年,是甘肃境内第一个有人化石的遗址。   

南峪沟遗址位于泾川县飞云乡南峪村东200米处,系1976年发现,属旧石器晚期遗址。发现的石器有石斧、石英、石片,并伴有马、羊等动物化石7件。   

双堡子沟遗址位于庄浪县南湖镇双堡子沟,1982年发现,后经1986年和1988年2次复查,在杂色粘土层中发现10多件石器,多为刮削器,其中一件白色石英岩制成的类似高背盘状刮削器较为精细。中国《人类学学报》认为“其加工方法和形状与甘肃东部的环县刘家岔的石器接近”,系旧石器晚期遗址。伴随石器出土的有披毛犀牛、牛角、羊角等化石。   

长尾沟口遗址位于庄浪县朱店镇水洛河西岸长尾沟口。早在1955年即有发现,后经1986年、1988年两次调查,在沟口两侧断崖上采到石器;并于其剖面下方发现一脱层的人类头骨化石。后在沟口右侧黄土层下亦发现石器,两处石器计20余件,其中有白色石英岩制成的凹刃刮削器。遗址土样经兰州大学地理系实验室测 定为距今27100±600年,脱层头盖骨鉴定为晚期智人。   石洞门遗址位于庄浪县阳川乡李家湾西北500米山坡上,1988年发现,属仰韶文化遗存。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遗迹有粟窖一处,呈倒纺锤形,口径1.2米,底径2.5米,深1.8米,内有20厘米厚粟粒,已碳化。遗物有庙底沟类型彩陶罐、盆、碗、尖底瓶等,纹饰有勾叶圆点纹、夹砂乳灯纹等。199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家塬遗址位于庄浪县南湖镇北关村余家塬东南100米处。属仰韶文化遗存,涵汉文化、宋文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暴露遗迹有灰坑。出土遗物有庙底沟类型彩陶盆、钵、尖底瓶、罐及汉瓦、汉灰陶罐、宋碗、豆青瓷残片和白瓷残片。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鲁家塬子遗址位于崇信县铜城乡麻堡子村西南200米处,?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属仰韶文化遗存。面积约2.9万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0.5—3米深。暴露遗迹有袋形灰坑。遗物有半坡和庙底沟两种类型的尖底瓶、钵、盆、罐、陶纺轮、刀、石斧、石环及彩陶片、红陶残片。纹饰有鱼纹、几何纹、宽带纹、曲线纹、绳纹、附加堆纹。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坡遗址位于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西北100米处,?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1.8—4.4米深。遗迹有灰坑、白灰面。遗物有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齐家文化的钵、盆、尖底瓶、罐、石刀、石锛、石铲、石斧、石凿、石环及彩陶残片、灰褐陶片等。纹饰有几何纹、孤线圆点纹、粗绳纹、篮纹、锥刺纹。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家台遗址位于崆峒区柳湖乡王坪村吊庄20米处的台地上。1958年发现,属仰韶文化兼有齐家文化和周文化遗存。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遗迹有灰坑、白灰面、灶。先后出土遗物有尖底瓶、碗、钵、杯、石斧、石刀、石锥、石球、石纺轮、骨椎及大量红陶、灰陶、彩陶残片等20多件。196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番子坪遗址位于静宁县李店乡深沟河西南岸的台地上。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3米。遗迹有灰坑、灶坑、陶窑、白灰面、墓葬。遗物有陶罐、陶瓶、陶鬲、陶钵,陶质多为细泥红陶、夹砂灰陶、夹砂杜红陶。遗址上分布有汉墓,清理发掘4处,出土文物400余件。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遗址位于灵台县中台镇许家沟村达溪河北岸二级台地上。属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周代、秦代、汉代文化叠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3米。遗址的硬地面是一种近似混凝土的材料铺就,表面青色、光硬,内含小石子,长度为20多米,厚为20—30厘米,是地面建筑遗址。遗物有红陶尖底瓶、红陶黑彩钵、红陶罐、红陶绳纹瓮和绳纹罐、断片及汉代灰陶罐、陶仓等。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堡子山遗址位于灵台县梁原乡横渠村,属仰韶文化兼有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以上。遗物有红陶钵、尖底瓶残件、刮削器、陶铃、骨铲、石斧、石锛、石凿等,同时伴有秦、汉、唐、宋各代陶器出土。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蒋家咀遗址位于灵台县百里乡稔沟蒋家咀川台地。属仰韶文化兼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遗迹有灰坑、白灰面。遗物有细泥红陶片、灰陶片、刮削器、磨制石器及红陶盆、罐。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姚李遗址位于灵台县独店镇姚李村,属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距地表4至6米。遗迹有袋状灰坑、白灰面。遗物于地表可见,有泥质陶片、夹砂红陶片、夹砂灰陶片和大量素面灰陶片及蒜头陶瓶、红陶盆、钻眼石斧、石凿等。纹饰有篮纹、堆纹、细绳 纹。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草脉殿遗址位于灵台县什字镇草脉村,属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6米。遗迹有袋状灰坑、白灰面、半地穴居址、谷窖。谷窖底存有0.8米厚的谷粒及谷秸,已碳化。遗物有褐陶罐、灰陶折肩罐、残骨针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川口柳家遗址位于庄浪县水洛乡川口柳家村东100米,水洛河东二级台地上,属寺洼文化遗存。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6—0.8米,暴露遗迹有灰坑。遗物有马鞍口罐、鼎和铜尊、铜剑、残戈、夹砂红陶片、器物残片,纹饰有素面、附加堆纹、绳纹。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洼遗址位于庄浪县水洛乡徐家下碾村西200米,属寺洼文化遗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上大量分布寺洼文化墓葬,1981年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泾渭考古队对狮子洼104座墓葬的发掘,清理出土遗物以陶器为多,有双马鞍口罐、齐口罐、五联罐、白彩灰陶罐、黑彩红陶罐。铜器有戈、矛、刀、镞等。出土陪葬牛、马、羊动物骨骸,并有松绿石、玛瑙珠等饰物出土。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沟遗址位于平凉市西二十公里安国乡东沟,属寺洼文化遗存。1958年由山洪冲刷致裸露而被发现。面积约1万平方米,包括墓葬遗址和庙坪居住处遗址。内有伸肢仰卧的人骨架一具。遗物有红陶罐、陶鬲、陶壶等陶器20余种。另有铜鼎、铜铃、铜戈和石刀、石斧及蚌泡、贝饰等遗物。196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山上遗址位于崆峒区白水镇白水村西南100米处。面积3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有灰层、灰坑、白灰面遗迹。出土遗物有较完整的陶器尖底瓶、缸、席纹印模,还有石丸、石锤及蚌饰品等。属仰韶文化,兼含齐家文化。196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塬坪遗址位于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嵋岘村塬头100米处,暴露遗迹白灰面、灰坑、灶坑、火种坑等,地表有多种陶器(含彩陶)残片,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199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沟坪遗址位于灵台县新开乡寺沟坪。遗址长500余米,东西宽300余米,文化层厚1—3米。遗物有细泥红陶鬲及细泥彩陶片和盆口沿、瓶颈等,属仰韶文化。   周家坪遗址位于灵台县梁原乡景家庄村周家坪黑河南岸二级台地上。遗址面积4500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出土遗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细砂红陶、夹砂红陶、鬲口沿、罐口、缸底、骨锥等,同时有春秋时期的灰陶豆、陶簋、青铜车马銮铃、戈、矛、锛、削、镞以及三个大小有序的铜鼎和稀有文物铜柄铁剑一把,属齐家文化兼存周文化。   

高家沟遗址位于静宁县葫芦河、李店河、清水河三水交汇处的仁大乡高家沟村南500米处的二级台地上,面积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5米,暴露遗迹有灰坑、灶坑、烧窑坑、火种坑、白灰面、墓葬。出土遗物有陶罐、瓶、盆、钵和石斧、石刀、蛋丸纺轮等。陶器多为素面细泥红陶、夹砂灰陶和彩陶,纹饰有篮纹、绳纹等。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马家窑文化,兼含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   

窦家坪遗址位于静宁县贾河乡窦家坪村东250米处的河谷台地上,面积5.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6—1.7米,暴露遗迹有灰坑、灶坑、烧窑坑、墓葬。出土遗物有旋涡纹彩陶瓶、灰陶瓶、星月形堆积纹夹砂红陶缸和石斧、玉铲等。陶器多为绳纹素面红陶、彩陶等,属齐家文化。   

郭家塬遗址位于静宁县深沟河西岸深沟乡上扬村南200米处,面积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1.5米,暴露遗迹有灰坑、灶坑、火种坑、白灰面等。出土遗物有素面绳纹细泥红陶、夹砂灰红陶和多种纹饰的彩陶,且有一组庙底沟文化类型的陶盆、陶碗、陶杯等。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兼含齐家文化。   

寺坪塬遗址位于庄浪县水洛镇东南部水洛南、北两河交汇处三角地带。1958年发现,面积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1米,有大量袋状灰坑、烧红土居住面、灶坑等。1992年又发现一巨大灰坑,底径8米、残深6米。出土陶片显示有宽带纹钵、窄带纹钵、勾叶圆点纹钵、弧线纹敛口罐、圆口变体鱼纹盆、杯口尖底瓶、细泥红陶直口钵,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吴家沟遗址位于庄浪县朱店镇吴家乐观村北部。1958年发现,面积1.25万平方米,文化遗迹有大量灰坑、灰层及草拌泥居住面。地表遗留陶片显示有细泥红陶杯口附加堆纹尖底瓶、直口钵、敛口彩陶罐、平口沿彩陶盆、平口沿灰陶尖底瓶等。1971年出土一红陶兽头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姚家沟遗址位于崇信县锦屏镇关村西南60米处的?河南岸二级台地上。面积4.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3米。断层暴露有袋形灰坑和灰层。出土遗物有彩陶盆、红陶钵、灰陶鬲、罐、釜、盂等。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兼有战国时秦文化遗存。

平凉市 - 自然地理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8.5℃,降水量在450--700毫米之间。

平凉市的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在全省气候区划中,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根据气象上通常把气候平均温度大于22℃定为夏季,小于10℃定为冬季,10至22℃以下为春、秋季的标准划分。春、夏季106天,秋季为77天,冬季为182天。又根据物候反映和农事活动划分四季,则把0℃以上至15℃以下定为春季,15℃以上定为夏季,15℃以下至0℃以上定为秋季,0℃以下定为冬季。四季按此标准划分,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

全市气候总的特点是南湿、北干、东暖、西凉。由于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一般规律是:海拔每升高100米,生长季缩短5天,大于10℃的积温减少107℃,无霜期减少3.1天。

平凉市年平均降水量511.2毫米。 各季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冬春雨少,6月下旬进入雨季,至10月上旬左右结束。主要降水集中在7、8、9 三个月。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1964年降水量最多,达744.5毫米,1942年最少,只有249.9毫米,每隔3至10年就出现一个枯水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枯水年过后一般都紧接一个丰水年(降水量为600毫米)。由于陇山余脉的地形影响,降水的区域分布比较明显,但总的趋势是由西南向西北递减,西南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可达600毫米以上,西北部的安国、大秦、西阳一带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泾河川区及北部塬区降水量在550毫米左右。

平凉市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平均风速2.16米/秒(2级),多年平均出现最大风速17米/秒(8级)9次,年内最多25次。秋冬季为西北风,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或东风。全年出现风向较多的有东、东东南、东南,西、西西北、西北,形成一个明显的与川道走向一致的地形风。

平凉市 - 资源状况

平凉广场平凉广场

2009年全市六项主要污染物均控制在目标值之内,总控率达到100%。大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每标立方米0.073毫克,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每标立方米0.023毫克,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每立方米0.023毫克。泾河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6.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4.9分贝和69.2分贝。全市环保投资达到4.56亿元,其中污染源治理1.03亿元,城市环境综合治理1.8亿元,农村环保投入0.92亿元,生态示范区建设0.76亿元,环境管理与环保科技投入0.05亿元,环保投资指数达2.3%。

农林牧

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的主产区,盛产小麦、玉米、 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曾与庆阳地区以“陇东粮仓”闻名遐迩。市上和七县(区)先后获农业部、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地区(县)”荣誉奖。旱作山区盛产胡麻、葵花、土豆、莜麦和豆类等;阴湿山区林草茂盛,是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皮毛集散地和各类中药材的重要产地,目前全市年存栏黄牛50多万头,年交易各种畜皮200多万张。中药材主要有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150多种;山药、百合、蕨菜、甲鱼等极具地方特色,皮毛肉类远近闻名。川区以果、菜为主,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7.4 万公倾,占国土面积的6.6%,森林面积397万亩,森林覆盖率17.98%。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254种,野生动物31种。

土地

现有农业用地101万公顷,其中耕地38万公顷、林地32万公顷、牧草地14.7万公顷。

矿产

煤炭、石灰岩储量居全省首位,华亭煤田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属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 总面积150平方公里,煤层平均厚度达28.7米,全市预测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以上,煤炭探明总储量37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41%,且煤质优良,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油页岩、铅锌矿、硫铁矿、陶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初步探明石油资源量4.3亿吨。石灰石总储量30多亿吨,主要分布在平凉市和华亭县。

水资源

总量16.7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3. 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亿立方米,全市理论水能蕴藏量为11.2万千瓦

旅游

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已发现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465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崆峒区)、王母宫--西王母降生处的回中山(泾川县)、人文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静宁县)、西周第一台--古灵台(灵台县)等历史遗址和西周青铜器(灵台县)、南宋银本位货币银合子、佛舍利金银棺(泾川县),被誉为“中华之最”。平凉也是祖国针炙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灵台县), 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灵台县),南宋抗金吴玠、吴璘,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崆峒区)的故乡。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和王母宫、温泉、柳湖、南石窟寺、龙隐寺、莲花台、紫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以及明代宝塔、李元谅墓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是寻根访古、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平凉市 - 自然资源

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主产区,盛产小麦、玉米、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具有开发"两高一优"农业的广阔前景,曾与庆阳地区以"陇东粮仓"闻名遐迩。市上和七县(区)先后获农业部、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地区(县)"荣誉奖。旱作山区盛产胡麻、葵花、土豆、莜麦和豆类等;阴湿山区林草茂盛,是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皮毛集散地和各类中药材的重要产地,目前全市年存栏黄牛50多万头,年交易各种畜皮200 多万张。中药材主要有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150多种。山药、百合、蕨菜、 甲鱼等极具地方特色,皮毛肉类远近闻名;川区以果、菜为主,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7.4万公倾,占国土面积的6.6%,森林面积397万亩,森林覆盖率17.98%。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254种, 野生动物31种。林业资源在省内有较大优势。

矿产资源:从全国来看,平凉属自然资源比较贫瘠的地区,但从省内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看,煤炭、石灰岩等有比较优势。市内的华亭煤田是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 煤层平均厚度达28.7米,探明总储量34.7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

石灰岩资源:有资料介绍总储量30多亿吨,但勘探程度低,探明储量约3亿吨, 主要分布在平凉市和华亭县;庄浪县卧龙寺石灰岩矿床为远景储量,约2 亿吨。对石灰岩的利用,目前主要是生产水泥、石灰和建筑石料。

另外还有粘土、石英砂等,主要分布在华亭县安口镇一带,开采利用历史较早,目前主要用于生产日用陶瓷、高低压电瓷、灯泡等。

平凉市 - 地方经济

崆峒山崆峒山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95.6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8899元,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2.27:45.42:32.31调整为22.18:45.36:32.46。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2.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52亿元。全年财政支出达到75.84亿元。

农业经济: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9.1万吨,全年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量达到70.76万吨;蔬菜产量达到89.97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6.82万吨;大牲畜存栏73.95万头;生猪存栏39.83万头。

工业经济:2009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1.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1.1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87亿元;实现利税14.62亿元;实现利润4.45亿元。其中煤电产业实现利润3.12亿元;实现利税9.21亿元。原煤2019万吨,发电量64.89亿千瓦时,水泥159.84万吨。

国内外贸易: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1亿元,全年出口创汇达到1006万美元,外贸销售总值3.58亿元。

旅游业: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0.52万人次,其中接待境外游客3584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54亿元,其中旅游境外收入772.44万元。

交通、邮电业:2009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85亿元,完成客运量3566万人,客运周转量15.35亿人公里,货运量1993万吨。全年完成电信和邮政业务总量4.30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2.37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达 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4.82万户;本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2.58万户,年末累计达到75.66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8.0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5部/百人。

金融、保险业: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274.74亿元,同比增长26.9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4%。全年保险业务收入3.27亿元,比上年增长5.48%。支付已决赔款7334万元,比上年增长6.97%。 

平凉市 - 社会事业

科技:2009年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上科技项目22项,资金597万元;安排实施市列科技项目7项,经费150万元。共有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本年度共评出科技进步奖94项,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41项。

教育: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69所,其中幼儿园169所,特教学校2所,小学1416所,独立初中1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完全中学22所,普通高级中学14所,普通中专6所,职业中专2所,职业高中6所,普通高校1所。本市普通高校招生2360人,在校生6100人,毕业生2090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0421人,在校生25545人,毕业生7342人;普通高中招生20130人,在校生57221人,毕业生15844人;普通初中招生44323人,在校生128962人,毕业生42423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达到46.51万人。其中,小学21.41万人,中学12.90万人。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分别达到98.83%和97.14%,毕业率分别达到106.55%和104.14%。本年度全市参加高考考生24675人,上线人数达22195人,上线率为89.9%,比去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其中重点本科上线1445人,上线率5.9%,比去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本科上线6609人,上线率26.8%,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8个。有县级广播电台7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3212公里,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站67914座,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7.73%,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3.92%。有线电视用户达7.25万户。

卫生:共有卫生机构117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0个,妇幼保健医院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技术人员7215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28人,其中医院和卫生院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50人。实有床位数6625张,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69.57%。

体育:全市运动员参加省级各项各类赛事,共获金牌14枚,银牌9枚,铜牌11枚。平凉籍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各项比赛,共获金牌5枚,银牌1枚,铜牌2枚。

平凉市 - 民生社保

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678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64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16元;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达28477元。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4502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2.37万人, 参保率为94.86%。7个县(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179.39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7.8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88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9095人。全年5.74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保障资金达7225万元; 19.71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保障资金达12544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障金发放率均达到100%。 

平凉市 - 节能环保

2009年全市六项主要污染物均控制在目标值之内,总控率达到100%。大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每标立方米0.073毫克,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每标立方米0.023毫克,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每立方米0.023毫克。泾河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6.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4.9分贝和69.2分贝。全市环保投资达到4.56亿元,其中污染源治理1.03亿元,城市环境综合治理1.8亿元,农村环保投入0.92亿元,生态示范区建设0.76亿元,环境管理与环保科技投入0.05亿元,环保投资指数达2.3%。

平凉市 - 市花市树

市花:月季

市花:月季市花:月季

月季,学名(Rose chinensis),英文名(Chinese rose),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斗雪红、瘦客等。月季属蔷薇科。月季花为我国原产品种,原产于我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现各省都有栽培。月季花在世界上被誉为花中皇后,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创造了二万多个园艺品种。这些品种归纳起来分为中国月季,微型月季、十姊妹月季,多花月季,特大型月季,单花大型月季和藤本月季。

月季为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具钩状皮刺。羽状小叶3~5枚,花常数朵簇生,微香,单瓣,粉红或近白色。月季适应性强,不需特殊处理。月季喜光,但光照长短不影响花芽的分化,1年内可多次开花。月季的应用非常广泛,可种于花坛、花境、草坪角隅等处,也可布置成月季园。藤本月季用于花架、花墙、花篱、花门等。月季可盆栽观赏,又是重要切花材。月季花的根叶、花可供药用,有活血、解毒、消肿之效;有香气的品种还可提取香精、食用。

在姹紫妍红的百花园中,月季花容秀美,千姿百色,四时常开,不负”花中皇后”之名,深受人们喜爱,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我国是月季的故乡,栽培历史悠久,无数诗人文士,都用一些优美的诗句来赞颂月季。

月季还代表了平凉人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格,展示出平凉人民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2002年11月, 2002年11月,月季被确定为平凉市市花。

市树 国槐

国槐,属蝶形花科落叶乔木,学名(Sophola japonika Linn.),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Pagodatree)。是温带阳性树种,可以稍耐庇荫,具有深根性,根系发达,冠大荫浓,树姿美观,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抗性强。是城市绿化行道树和用材的优良树种。栽培变种有龙爪槐,也是良好的绿化树种。国槐原产中国北部,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常见的树种。

国槐7—9月份开花,9—11月种子成熟。优良的种子种粒饱满,子叶淡绿色,胚根黄色。种子贮藏多用干藏,如果第二年春季播种,用混沙湿藏效果好。城市绿化用的大苗,一般培育3年才能达到出圃标准。因为槐树的枝条顶端芽密,节间较短,所以干形容易弯曲。一般要经过养根、养干才能培育成直干的优良大苗。

国槐在民间是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把它作为吉祥树、幸福树,它代表平凉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格,展示出平凉人民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2002年11月,月季被确定为平凉市市树。  

平凉市 - 基础设施

通信: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9.3万门,七县(区)市话全部实现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覆盖了境内县以上城镇。中国联通平凉分公司已正式组建,工程建设也已开工,对改善平凉的通信条件将发挥重要作用。2000年全市电话普及率为3.99部/百人,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为20.07部/百人,农村电话普及率为1.59部/百人,行政村通话率40%。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437户。

电力:全市建成110千伏变电站6座,线路10 条465公里,35千伏变电站25座,线路564公里,6--10千伏配变5117台,线路近5000公里。全市130个乡镇全部通电(华亭县麻庵乡为小水电供电),村通电率97.5%, 户通电率92.3%。1998年以来,全市抢抓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机遇,争取农网改造资金4.452亿元, 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工程完成后,全市可实现县县有110千伏变电站,2--3个乡有一座35千伏变电站;4×30 万千瓦的平凉电厂,第一台机组已正式发电。为平凉电厂配套的平凉--兰州、平凉--天水的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已经建成。 华亭还建成了2×2.5万千瓦的坑口电厂。电力不仅可满足本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向其它地区送电。

平凉市 - 城市建设

市树  国槐市树 国槐

作为平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3 年以来,平凉市崆峒区抢抓改革开放机遇,确定了商贸兴市的总战略,把城市建设作发展平凉、繁荣崆峒的突破口,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方针,揭开了崆峒区历史上大规模、高起点、超常规、高速度开发建设的崭新一页,创造了崆峒千日起新城的业绩。7年多时间,在国家无投资、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实施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城市开发,完成了10亿多元的开发总量,使古城崆峒旧貌换新颜,焕发出了动人的风采。

一是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为了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群众行路难的问题,1993年区委、区政府确定了东西打通四条道、南北拓开八条街的“四通八达”工程,并逐年分期实施了“四个一”工程 、“一城两街十达工程” 、“三街七路两巷”工程和“五路一街”工程等。7年来共拓宽 、新建城市道路56条,总长度82公里,总面积146万平方米,比解放后40年建设的道路总和还要多。

二是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相结合,有效扩大城市总量。7年来共拆迁旧危房5000户2万多间,总面积30多万平方米,建成了三里塬、砖厂等8个平房住宅小区和南苑、南极新村等10个单元式住宅楼小区,新建居民住宅楼141栋47万平方米,平房4100间5.6万平方米。使8000多户无房户、拥挤户、危房户乔迁新居,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5.2平方米提高到10.4平方米。建起街景大楼210多幢,总建筑面积62万多平方米,旧城改造完成80%以上。建起了十大宾馆、十大商厦、十大娱乐中心、十大专业市场、十大便民市场和十大旅游景点等"六个十"工程,使平凉市崆峒区作为陇东商贸中心的聚合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

三是市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环境得到优化。建成城市供水改造工程,日供水能力由1.7万吨提高到5万吨,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建成排水工程36项,铺设混凝土排水管2.1万米,改变了城区排水不畅的状况;建成 道路绿化带39条、花坛10座,城市绿化面积达320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1.6%,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7平方米;安装了33条道路路灯723盏,相当于解放后40年路灯建设总和;新建水厕6座、垃圾场3处;新增公共汽车34辆,新建集中供热点8处,煤气站1处,完成了广场改造及两座雕塑工程。

四是从98年开始,进行了以安居工程为重点的新一轮开发建设,建成了万安门等4个安居小区,占地20.71公顷,计划修建93栋7层单元式住宅楼,总建筑面积已达25.05万平方米,其中有35栋已竣工售出,累计完成投资1.93亿元。

自2001年以来,平凉市崆峒区城市总体规划1993年由同济大学编制,经省政府审定、国务院备案,现正在委托同济大学进行规划二次修编。城市路网规划为“四纵九横一环”,目前正在实施的城市电网改造总投资1.3亿元已近尾声,实现了城市规划区双环路、双电源、 绝缘化供电网络,居民电费实现微机自动抄表。国债支持的日处理 50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国债支持的城市供水二期工程总投资5100万元已全面建成验收,城市供水实现微机自动控制。城区开有8路公交车路。道路铺装率达到90%,市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5万吨,现供量为1.8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将满足2010年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 平凉市崆峒区已列为国家三北四期绿化示范县,实施城区面山和泾河川大规模高水平绿化工作正在进行。崆峒区正在争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区有始建于北宋的柳湖公园(书院),正在建设的有映月湖公园、龙隐寺公园、宝塔公园、圆通寺生态游乐园、崆峒水上乐园。

平凉市 - 旅游景点

崆峒山崆峒山

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已发现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465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崆峒区)、王母宫--西王母降生处的回中山(泾川县)、人文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静宁县)、西周第一台--古灵台(灵台县)等历史遗址和西周青铜器 (灵台县)、南宋银本位货币银合子、佛舍利金银棺(泾川县),被誉为“中华之最”。平凉也是祖国针炙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灵台县),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灵台县),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庄浪县),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崆峒区)的故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崆峒山和王母宫、温泉、柳湖、南石窟寺、龙隐寺、莲花台、紫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以及明代宝塔、李元谅墓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是寻根访古、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旅游业有望培育成我市新兴的支柱产业。

崆峒山

崆峒山雄踞甘肃省东部平凉市崆峒区西郊11公里处,是六盘山支脉。 崆峒山集自然美、历史美、人文美、传说美于一身,给人的美感强烈,影响深远。山势雄伟,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如巨浪排空;环境神幽,令人陶醉;奇峰、怪石、云海是其奇景;瑰伟、苍翠、清秀是其特点。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南方山色之秀。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龙泉寺

龙泉寺居芮河北岸,背依风翥山,山高300多米,沟壑纵横,松柏成荫,山涧有一雕塑飞龙,口吐喷泉,声震四野,雾起山谷,阳光一照,成彩虹挂与山腰,映与龙侧,使人大有身临仙境之感,这就是著名的龙吐彩虹奇观。

陇上名胜云崖寺

自北魏以来1600多年的历史中,历代能工巧匠在云崖寺主峰长约300米、高约80米的悬崖峭壁上殚思竭虑,修筑了众多精巧玲珑的悬阁危楼,雕凿了无数风格迥异的洞窟佛像、尤以白云洞窟群中的“五方佛洞”之彩雕泥塑最为精美、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对中国晚期石窟与佛教艺术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史学和艺术价植。

泾川温泉

泾川温泉地处泾川县城以东7.5公里处的何家坪,位于泾河南岸,紧靠312国道,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景色秀丽,交通方便,信息流畅。温泉开发利用于1971年,温水井深1680多米,热水层厚164米,井口海拔1007.6米,水井压力58.6个大气压,常年恒温38.2℃,泉水含有13种活性微量元素。沐浴温泉可使人体洁净润滑,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锻炼心肌,保护心脏,帮助消化,解除疲劳,医治心血管及皮肤病等保健功能。是避暑疗养、休闲度假的仙境佳界。

华夏古槐王

华夏古槐王生长在甘肃省崇信县铜城乡关河行政村内,距崇信县城20公里、崇安公路9公里、宝中铁路12公里。古槐树高26米,主杆高2米,胸围13米,树冠东西宽34.2米,南北长37.7米,占地面积2.1亩。据专家测定已生长2800多年,气势雄伟,挺拨高大,根深叶茂,虬枝如龙,冠盖似云,蔚为壮观。

成纪文化城

成纪文化城是为了开发利用成纪文化资源而修建的文化基础设施。由中国著名工程设计大师任震英和高级建筑师左国保等专家论证设计,整个建筑为秦汉建筑风格,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总面积66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

古灵台

遗址在灵台县文化馆内。商代末期属密须国,旧志记载,密人不恭,文王伐密告捷,为祭天慰民,取悠然而治,同乐同化之意,乃筑灵台。故台历尽风霜,几经修茸。民国初,遗迹仅为一土台,高2丈余,底宽一丈5尺,顶方仅一席之地。

莲花台

莲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华亭县西部的关山林海之中,距县城35公里,海拨1520米至2764米,相传为皇帝祭天的地方。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她是以大自然原始景观为主,兼容道教人文景观的风景名胜区,有观赏保护区域118.8平方公里。

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位于泾川县温泉开发区境内,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石窟寺开凿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01年),系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修建。东大窟为主窟,内有高大立佛七尊,胁侍菩萨十四尊,窟顶有浮雕佛传故事,窟门两旁内雕菩萨两尊,外壁雕天王两身。西小窟两侧分排雕有十六罗汉、八菩萨、六力士、正中为三菩萨,均为石胎泥塑,分别为唐代和晚清风格。

千年寺观紫荆山

紫荆山,平地突兀于庄浪县城之中,因山阴遍植紫荆树而得名。历为山城形胜,1986年被县政府辟为公园。紫荆山游览区面积1.5万平方米,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山势玲珑剔透,雄浑壮观,环境幽雅,令人陶醉。“洛河横烟”、“紫荆香霭”等景观及其玉虚宫、十王殿、文昌楼、关帝庙、显对阁、药王洞等十多处见于史籍志书的名胜古迹,使紫荆山久负盛名,游客络绎不绝。

双凤山公园

双凤山公园位于县城以南0.5公里处,是以自然景观,兼容道教人文景观和现代游乐设施为一体的游乐公园,因形似双凤叠翅而得名。 相传古时一对恋人为挣脱封建婚姻桎梏,殉情而死,化为双凤翱翔于南山巅水滨之上,南山遂有双凤之名。 山上有药王洞、玉皇殿、城皇庙、观音殿等庙宇6处。

灵台碑林墨迹

灵台县有古迹“灵台”,尽人皆知,而有碑林墨迹,知者甚少。现在,《灵台碑林墨迹》已付印装帙将和广大读者见面,使其陈物新荣,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民国二十三年,即公元1934年,时任灵台县县长的张东野,偕同灵台籍人、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所属陇东绥靖司令杨子恒,筹措编纂了空缺将近三百年的《灵台县志》,复修了已经夷毁的古迹“灵台”,并柬请中央政府及各部院、省市当局军政要人为“灵台”题字留赠



 
中国3D地图网(www.33map.net),汇集E都市三维地图、都市圈三维地图、百度地图、搜狗地图、城市吧地图、google地图等多家地图,方便您根据需要选择适合你的地图进行查询;三维地图通过三维实景模拟的表现方式,网站无缝集成了城市电子地图、三维电子黄页、生活资讯、电子政务、 同城电子商务、同城交友、虚拟社区等服务内容。该平台是以一种全新的人性化WEB界面表现,为城市百姓的生活、工作、旅游、出行参考、网上办事、网上创业等活动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为城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商家企业提供面向市民宣传互动的快速通道,从而更方便地实现电子政务、地图查询、黄页查询、电子商务、推广宣传等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